□宋耀汉
五华梅石宫之醮会,2013年被梅州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是民俗太平清醮传承活跃地。梅石宫,位于五华县棉洋镇溜砂河中下游的富强村。而棉洋镇的双璜、富强两村,梅林镇的三乐米阜自然村全为醮会区,方圆二十平方公里,信众约一万多人,为花果之乡、山清水秀之地。
醮,又称太平醮或太平清醮。据记载此习俗始于春秋,盛行于唐宋。,醮者,祭也。古时国与国之间战争开仗前举醮,祭醮诸神,以祈旗开得胜。明以后历代相传,以祈太平,海晏河清,并由宫廷传入民间。
明代的1385年,当地客家人的祖先由紫金敬梓迁入五华溜砂定居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多灾多难,科学医学落后,人们只得祈求神灵降福庇佑。传说观音菩萨下凡,拯救百姓,带来平安顺景。为感谢观音娘娘的恩德,修建了梅石宫,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即观音娘娘诞辰日),依例都举行祭奠活动,并在乡中长者倡导下组织醮会,举办太平清醮,每五年一科以传承这一历史文化,直至解放初期。
太平清醮内容丰富,主要有“迎观音登台主醮”、“起师封山”、“迎各路众神圣驾来临”、“安灶君”、“起幡安大士”、“起高灯竹”、“集体行香”、“巡游各村寨”、“上总表”、“拜星君”、“上朱砂表”、“度孤施食”、“放生”、“祭奠众神”等。演释展示以上各项内容后即散醮、宴宾。
太平清醮期间,醮区内村民实行斋戒,一日三餐食素,进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污言、不吵架”,对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抑制刑事犯罪都具有重大教化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为拯救这一濒危文化遗产,让民俗之花重放异彩,得到保护和升华,在当地宋氏族长等的倡导和外出乡贤大力支持下,又于1992年重新组织醮会,恢复举办太平清醮。每五年一科,即农历十一月初八至十六,七日连宵,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已复列第五科,且一科比一科热闹隆重,盛况空前,从明代到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惜乎现在清醮技艺面临失传,急需保护、培养传承人。
值得一记的是,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至1934年间,以古大存为首的革命前辈和先烈们,在棉洋镇的双璜(横山下)、富强(横坑)两村(旧称“两横”),以梅石宫醮会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常在宫内开会办公,多次指挥对国民党军的反围剿战斗,并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机关,留下了光荣的革命历史印记。是故,梅石宫醮区有革命苏区的特殊含义,更值得后人纪念。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