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震,原名唐清镜。广东省兴宁县人,是由周恩来亲自发展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国军队实行“党领导军”党代表制度的最早执行者,中共兵运工作初期重要的执行者之一。
1904年,唐震出生于县城西北城脚一户普通劳动人民家庭☆,父亲唐圣曾(字质文)、母亲罗善福在县城经营小商铺(唐震报读黄埔军校的家庭通讯地址是:兴宁县朱紫街合茂昌号转)。唐震少年时期,就读私塾、附城高等小学(植基小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兴民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兴宁,兴宁大地沸腾了,他和广大爱国青年一起,参加了县城的示威游行,宣传抵制日货;同年10月20日家遭火灾,生活更为困苦。1920年春,唐震辍学离开双亲到佛山、广州的纱厂做工。纱厂工人的生活经历,使他进一步看清了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恢复大元帅职务,唐震经革命党人姚雨平介绍,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站员、大本营兵站部委员、驻粤滇军兵站部交通课员。
1924年春,怀着“心系国家贫弱,外患交迫、内乱不已。常叹己,身为国民,不能为国家社会谋进步发达。入校之先,得悉本校为今日救国家危亡而设校,决然前来欲受良好之教育也。”的入校初衷,由姚雨平、黄炼百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开学典礼上,孙中山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一再要求军校同学:“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唐震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努力按孙中山的教导去做,勤奋学习,刻苦操练。在校期间,他与共产党员蒋先云、洪剑雄最为要好,经常一起讨论如何救国,接触共产主义和了解俄国十月革命,渐渐懂得革命道理。9月,由周恩来为介绍人,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官方认定为兴宁第一个中共党员《红色的记忆-兴宁市党史知识读本》),参加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11月30日毕业后,留校政治部工作。1925年1月4日,军校政治部徙省城分校,设分部于本校,唐震与李之龙、贺衷寒、王认曲、李汉藩等负责分部工作。同年2月5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教导团暂编独立营党代表☆,当时教导团军官主要由军校教官担任,担任营级干部的第一期黄埔学生在这时期只有5名(蔡光举、金佛庄、郑洞国、宋文彬、唐震)。
随后,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攻克淡水、惠州、海丰、棉湖、河婆、五华,兵锋直逼陈炯明部潮梅军总指挥林虎踞守的兴宁城,东征军将总部设在五里亭黄粤兴屋,蒋介石、周恩来找到唐震了解兴宁城情况,制订发动群众开展里应外合、重点强攻的战术,3月19-20日激战两天,攻破兴宁城,林虎从东门逃往江西。4月7日《申报》记述,蒋介石曰:“联军克复兴宁,战斗激烈,实不减于淡水役,中正刻已入城,俘获战利品实难枚举…大约俘虏确数总在三千以上,子弹更多,大炮五门”,此役唐震发挥了重要作用,史称“兴宁大捷”(摘自《周恩来在兴宁》文章)。东征军进驻兴宁时,唐震随部队居住在县政府内宜楼,跟随周恩来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还专程登门探望唐震的父母亲,并送给纸脸盆、杖棍等生活用品。通过唐震的引荐,周恩来在大新街启新书店与兴宁进步青年见面,讲解革命道理,亲自动员进步青年罗远方等参加革命,并成立以罗远方为主任的兴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使兴宁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3月30日,唐震在兴宁大坝里参加孙中山追悼大会后,即随部开赴梅县。期间由于劳累过度,患肺痨咳血,仍坚持不懈工作。5月,随东征军攻克汕头。6月,回师广州,参加讨伐杨希闵、刘震寰反革命叛乱。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第一军,他先后担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政治部中校秘书,住地为东堤八旗会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唐震所在第一纵队为中路纵队,由广州出发打到陈炯明老巢惠州城下,随后长驱直入收复汕头。12月3日,取得第二次东征的彻底胜利。东征军回师广州时,受周恩来派遣,留在兴梅地区名义上筹备国民党党部,实际上负责发展组建中共党组织,1926年2月中共兴宁县党小组在县府宜楼成立,蓝胜青担任小组长(参考资料:陈坦《回忆在兴宁的斗争生活》)。
1926年2月,调任海军“江巩舰”党代表。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李之龙等共产党员50余人被捕,强迫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坚决反击,唐震、洪剑雄接到指示后,连夜在住地(广州市广大路二巷7号3楼)商议支持反击行动,但由于陈独秀采取妥协退让,反击行动被阻止。5月,唐震调湖南,在第二军任职。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唐震被调任第六军(党代表林伯渠)21师政治部主任,他随部从粤北入赣,讨伐孙传芳。11月8日,攻克南昌,然后直逼杭州、苏州、南京,横渡长江,在战斗中,他开展了出色的政治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唐震与聂荣臻、颜昌颐、陈赓跟随周恩来秘密化装为商人,乘船赴武汉参加倒蒋斗争。到武汉后,聂荣臻协助周恩来负责中央军委工作,颜昌颐任叶挺部70团党代表,陈赓任特务营营长。唐震先是被党派往叶挺部第24师第72团任中校团副,随后调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第25师(师长李汉魂)政治部主任☆,于7月27日,率部赶赴江西南昌,并按党组织指示,积极组织准备起义。8月1日凌晨2点,唐震率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8月3日,南昌起义部队重编后,任第十一军(军长叶挺)第25师政治部主任,第25师由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周士第与唐震是黄埔同期同队的同学。8月5日,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转战江西会昌、广东大埔,9月22日起义军分兵,朱德率部留守三河坝,堵截追兵,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主力部队经韩江水路,直插广东潮州、汕头,进入揭阳流沙与彭湃部队会师。此时,唐震跟随周恩来转战潮汕,第25师政治部主任一职由该师党代表李硕勋兼任。10月3日周恩来、彭湃等在流沙召开会议决定,取消国民党军队番号,打出红旗,部队撤到海陆丰,作长期斗争,领导人撤离战区转移往香港、上海,另行安排工作。到了海陆丰不久,唐震奉命搭渔轮赴香港,参与筹划广州起义,在香港居住约半月。11月17日,张发奎、黄琪翔在广州发动政变,夺取李济深军政大权,薛岳公开投靠张发奎,率原李济深新编第二师改编为张发奎第四军新编教导第一师并担任师长,适逢此时,党组织安排唐震从香港返粤,打入国民党新编教导第一师任党代表,从事兵运工作,迎接广州起义。其时,该师除第四团驻扎广州陈家祠(团长莫雄之后逐渐倾向靠拢共产党,不知是否与唐震开展兵运工作有关?),其余各团调往江门驻防,设在东校场西北三层大楼里的师司令部本部,由师特务营驻守。12月11日凌晨,起义军第一战是攻占教导一师司令部,该师部不设防,被起义军兵不血刃攻克,缴获三门迫击炮、四挺重机枪、上千支步枪和无数子弹,为起义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起义失败后,由于叛徒告密,被薛岳扣留,羁押在维新路(现起义路的广州市公安局),后送南石头监狱。
在狱中,国民党对他进行严刑审讯,唐震大义凛然,直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对党的秘密却不吐露一个字,任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不为所动,不改信仰,体现了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德。当时,蒋介石对黄埔一期学生有着深厚特别的感情,唐震只需低头认错,就能重获生机,甚至高官厚禄随手可得。但他坚持信仰,绝不叛党,宁死不屈。1928年6月24日夜,国民党反动派以“谋反叛逆,捣乱国政”的罪名,将唐震等九名同志押赴红花岗,唐震就义时,历数反动军阀的罪行,连声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5年4月,唐震名字载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红花岗兴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957年12月落成),唐震烈士的忠骨亦安葬在其中。
资料参考: ☆国民革命军黄埔和北伐时期序列 http://bbs.kaoyan.com/t2919300p1 ☆参加南昌起义的黄埔一期同学 http://bbs.cnhubei.com/thread3558468-1-1.html
☆故居:根据亲属回忆确认,唐震故居位于兴宁县西北城脚唐氏老屋。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广东省民政厅合编《南粤英烈传》[第七辑](1987年6月出版)第65至68页,介绍唐震烈士的内容,记载唐震烈士故居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第一幼儿园侧容光巷9号,是错误的。(根据90岁老人、武汉大学教授唐荣昆等人的回忆,记得解放前并无唐姓人家居住在容光巷。而解放后,由政府分配安排,多户唐姓人家居住进容光巷,始有容光巷唐屋。)
☆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据曾任中纪委委员、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院长、外交部驻叙利亚几内亚大使的老革命家陈坦同志与驻京兴城人唐荣基交谈中,回忆往事说到,解放初一次回乡(兴宁县),专程去县城西北城脚唐震烈士家中探望其家人,与唐震的大嫂(刁氏)交谈慰问说了很多话。闻者好奇地相问:陈首长为何那么关心唐家人?陈坦回答:唐震烈士是我的革命引领人。(亲历者时任京兴贸易公司经理唐荣基讲述)
☆兴宁县中共党组织的建立:1925年3月,东征军攻克兴宁城,周恩来亲自深入群众,与各界人士座谈,到中学演讲,宣传共产主义,筹组农民协会,在兴宁播下革命的种子。10月二次东征,12月3日取得二次东征全面胜利,12月,东征军洪剑雄等四名中共党员及张维、陈启昌、李仁华共七名党员成立中共梅县支部,由张维任书记。12月,洪剑雄随军回广州,调任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唐震留在兴梅地区发展党组织。梅县支部成立半个月后,吸收蓝胜青、胡为等人入党。1926年春,组织派唐震、蓝胜青回兴宁组建党组织,2月,兴宁县首个中共党小组在县政府内宜楼成立,蓝胜青任组长,成员为卢惊涛、赖颂祺、陈锦华、曾不凡。2月,唐震调任广州江巩舰党代表,3月,十四师驻防梅县,洪剑雄代行师党代表职权,在梅县广泛开展群众运动,相继成立梅县总工会、妇女解放协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积极发展梅县各区镇和兴宁、五华、蕉岭、平远、江西寻邬、福建武平等地的党团组织,为兴梅地区各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循此轨迹追索、推断,兴宁党组织的建立,离不开周恩来的亲自培育,而唐震是周恩来在兴宁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助手,是领导兴宁县首个中共党小组建立的负责人。
纵观唐震生平: 一、唐震一生的革命经历,都是追随在周恩来的身边,在国共合作期间,利用黄埔一期、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国民党军队长期担任党代表、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从事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中国军队党代表制度始于黄埔军校,唐震是这“党领导军”制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国民党军队的党代表,首先必须是国民党员,其次要宣传三民主义,落实党的指导及高级军事机关的训令,是军队党部的指导人,所属军队的长官。唐震刚军校毕业就选派担任营党代表,说明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中的佼佼者。唐震曾担任的师政治部主任、党代表,对应的职级是副师、正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郭小聪收集整理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将帅一览表》,将唐震收录在其中。
三、兵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武装力量的重要手段,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对敌人分化、瓦解,甚至建立地下党组织,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壮大。唐震是我党最早期的优秀兵运工作者,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先驱。
四、1926年4月3日,蒋介石提出“跨党党员不宜任党代表”,要求交出国民党员中的共产党员名册。然而,1927年11月,唐震就任国民党新编教导第一师党代表;而且,面对审讯时,“唐震直认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记述。都恰恰说明了唐震在被捕前,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一直没有曝露的。
五、唐震同期同队的同学侯又生,广东梅县人,报考黄埔军校前同是大元帅府大本营士兵。80年代侯的回忆中,提及多名黄埔同学,却无提及同乡同袍同学的唐震,反映唐震在校期间应是为人低调内敛,或许是兵运工作性质的需要,刻意低调处理同学关系,避免引起不必要注意。
六、广州起义时,中共安排唐震、梁秉枢等党员打入国民党军队,在国民党军队的中共党员中,唐震担任的职务仅次于叶剑英,而且赴香港参与了策划广州起义,可见其在起义中的重要作用。唐震参加广州起义前,与中共广东省委负责起义的同志并无直接的接触,且刚从香港奉命返粤就任国民党新编教导第一师党代表,前后不足一个月。兵运工作又是要隐藏身份的。由此可知,应该极少人知道唐震的共产党员身份,但失败后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由此推测,一、叛徒可能在党内的级别较高;二、起义战斗中情势危急,唐震可能在向起义军通报敌情时,仓促间曝露了身份,导致最后的被捕牺牲。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内容难免与事实存在出入,仅供参考。)